【前 言】
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组部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要求,通过广泛调研、充分座谈、学员意见收集、校内外专家评估等途径,在充分把握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推出了各党政机关系统培训课程菜单,主要特色有:
1、贴近实际。每个机关系统相关培训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贴近当前各党政机关工作实际,注重新业务、新重点、新趋势。贴近各项改革发展实际,把握新法规、新政策、新业务。贴近适应相应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应对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
2、突出实训。遵循人才培养和能力生成的规律,凡涉及到业务能力、行政能力培养训练方面的培训项目和课题,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有的放矢地采用参与式学习方式,实现知识技能化、技能方法化、方法实战化。
3、注重实效。依据“以经验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我引导为方式”的成人学习特点,浙大经济学院坚持不懈地优化培训效果和效果评估。一方面,强化针对性,增强时效性,使参训学员跟新知识,提升能力,转变观念,拓宽思维;另一方面,采取互联网教务管理,评估培训效果。
以下各党政机关热门专题(部分)培训课程菜单供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办班时参考择用,浙大经济学院将依托浙江大学和经济学院强大的学术背景和师资力量优势与政企单位培训需求有效对接,根据培训单位的具体需求,给予权威的合理化建议,量身定制最符合需求的培训课程。
【党政机关热门专题(部分)培训课程菜单】
1、党性教育/“红船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领导力与百年光辉历程 |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经验 |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增强“四个意识” |
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
汲取传统修身精华,提升干部党性修养水平 |
新时代干部理想信念与担当作为 |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
百年大党的历史起点:中共一大及其党纲 |
“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
2、乡村振兴/“千万工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解读 |
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建设目标 |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
数字乡村与三农未来 |
乡村振兴之直播与短视频营销 |
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与市场营销 |
乡村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思路 |
乡村振兴战略中投融资体系构建 |
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
浙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及案例 |
浙江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法的实施路径 |
3、数字经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论述 |
数实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 |
创新驱动的新兴数字技术与新兴数字产业 |
数字政府建设的理念、框架与路径 |
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数字经济变革 |
智慧城市、数字治理和城市大脑 |
元宇宙——下一个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 |
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 |
数字时代的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创新 |
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
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解读浙江数字化改革 |
4、共同富裕
学习习近平关于稳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的内涵、路径与测度方法论 |
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
财政绩效管理、评估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建立收入分配的长期调节机制 |
农民的共同富裕与权力开放 |
创新社会保障体制,积极实施托底社会政策 |
构建新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
五级书记与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建设浙江先行的理念与行动 |
浙江“山海协作”:缩小区域差异的制胜之道 |
5.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
“两平一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公平公正: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同一“起跑线” |
“创优营商”的法治思维打造 |
“互联网+”智慧政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阳光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 |
“最多跑一次”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浙江实践 |
中国式政商关系——以浙江经济成长史为例 |
6.生态文明/“两山”理念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践行“两山”理念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
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 |
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执法 |
生态文明与大气环境治理 |
生态农业与美丽新农村建设 |
乡村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 |
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浙江) |
浙江省碳排放达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
7.民营经济/“四千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 |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机遇及有关扶持政策解读 |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民营经济发展机遇 |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促进“两个健康”发展 |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转型之路 |
民营企业“降本增效”的视野与路径 |
民企股份制改造与上市路径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探索与实践 |
四千精神:新时代的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
浙商经营之道与民营企业传承 |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浙商创业智慧 |
企业成长得与失——基于浙江民营企业案例分析 |
8.基层治理/“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
基层社会治理及热点难点问题解析 |
新时代社区治理理念与方法—— 兼论社区网格治理思路 |
人民调解制度改革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构 |
党建引领下的 “四治融合”新模式 |
构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
社会治理与基层行政执法转型 |
“互联网+”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践行“浦江经验” 把信访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
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与启示 |
9.文旅融合/“诗画浙江”
《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解读 |
文旅产业展望和发展思路 |
文化IP:文化资源开发的转化模式 |
文化科技的融合与数字文创经济创新发展 |
文化产业:新消费、新业态、新机遇 |
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 |
乡村民俗品牌经营创新 |
交旅融合和路衍经济 |
“诗画浙江”——打造文旅融合浙江样板 |
以乌镇为核心的县域旅游创业创新实践与探索 |
新时代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
东方休闲之都——杭州旅游转型之变 |
10.区域协调发展/“山海协作”
我国协调区域发展战略与重点地区发展 |
长三角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 |
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与思考——以省会经济圈视角 |
城市群演变与产业集聚策略 |
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与城市建设治理策略 |
“一带一路”经济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都市圈时代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与路径 |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发展及制度创新 |
农村减贫、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中国的实践与启示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浙江为例 |
从“山海协作”到区域协调发展——以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为例 |
【浙江大学概况】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浙江大学是一所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浙江大学是中组部、 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概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源自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财政学系、国际经济学系等4个系。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法与经济研究所、公共经济与财政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研究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等16个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等1个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简称浙大CCE)成立于1999年11月,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培训基地,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指定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中心办学十九年来,依靠浙江大学强大的品牌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培育浙江大学研修高级研修班企业家学员近2万名。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举办了数千期各类培训班,接受培训人次达数十万。连续多年被浙江大学授予校级继续教育先进集体一等奖。浙大CCE以求是创新的办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