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资讯】19年坚持做好一件事,他们在全国响亮发声!
2018-04-28

4月23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尹冬梅、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孙海波、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副司长区利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副司长高占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校团委书记沈黎勇作为全国高校团委代表,在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沈黎勇以《发挥研究生支教团在精准扶贫与人才培养中的生力军作用》为主题,从“坚持顶层设计,将机制体制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支教团队”“坚持整合资源,把教书育人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推动支教团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把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大思政’格局下实践育人成效新突破”三个方面展开,交流介绍了浙大研究生支教团在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创新载体、拓展内涵、培育品牌,着力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在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好做法和所取成效。发言受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尹冬梅等领导好评。


 


浙大作为首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目前在四川昭觉,贵州湄潭、台江,云南景东等地设立支教地,已累计选派19批226名志愿者,参加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接力。


 

校党委书记邹晓东为浙江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授旗


 

校长吴朝晖出席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湄潭支教十周年总结座谈会

 

校党委副书记郑强就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


19年来,浙大研支团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重视与关心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浙大研支团先后任教于近20所中小学,教导学生近万人,为支教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教课堂:开发网课启迪思想


 

特别课题: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创新实验室:拓展西部孩子的“第二课堂”


面向服务单位教师实施“求是强师工程”,开办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培训班数百场,受益教师千余人,选拔195名教师骨干到浙大和杭州学习培训。


 

“求是强师”提供让贵州老师赴杭见习机会

 

“求是讲堂”邀请浙大教授为师生讲课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千人圆梦计划”“微暖”“暖冬计划”“爱在滇西”“求是筑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帮扶项目。


 

“百人圆梦”圆孩子读书梦


 

“暖冬计划”为孩子送冬衣


“求是圆梦”带湄潭孩子看浙大


 

实地家访:为贫困家庭提供温暖关怀 


近5年来共筹集1500余万元的资金和物资赞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多个,筹建多所希望学校,修建“思源渠”“蓝田渠”等工程,助力当地人民实现读书梦、喝水梦和通车梦。


 

 

“求是筑巢”引资搭建希望小学、爱心校舍、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红色寻访”给彝族孩子讲刘伯承和小叶丹的故事

“倾听大山的声音”用3000多书信搭建沟通桥梁


浙大研支团先后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殊荣;2016年,浙大支教团昭觉分团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2015年,浙大支教团昭觉分团获“十大镜头中最美支教团”称号;浙大团委曾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计划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称号…支教团工作得到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等报道。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浙大将志愿服务作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学校举办由主要领导出席的支教团出征仪式、工作汇报会,强化仪式感和荣誉感;成立支教团志愿服务事迹报告团,利用新媒体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每年组织近万名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用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搭建新媒体平台扩大公益行动影响力


“志愿服务,大学生活新风尚”在浙大校园蔚然成风。目前全校43368名团员中,注册志愿者有36925名,占总人数的85%。研支团作为志愿服务的一张“金名片”,将进一步发挥在精准扶贫与人才培养中生力军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