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江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隆重举行。
出席开学典礼的嘉宾有: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邹家军常委;江门市教育局李霭康局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朱善安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主持工作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蒋岳祥教授;浙江财经学院院长王俊豪教授。开学典礼仪式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张建国主持。
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广东省江门市是广东省重点发展四大区域之一。据了解,2008年江门市生产总值(GDP)1280.59亿元,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38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37.4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439.72亿元,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973元,增长10.4%。江门市还有一所综合性的万人大学——五邑大学,有一所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江门建市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汇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此次,江门市市委市政府组织40位“一把手”领导干部来浙江大学脱产学习10天,参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这充分体现了江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发展的大局意识和魄力,显示出江门市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门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朱善安处长致辞,他代表浙江大学向江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在浙大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学习的全体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举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是适时之举、应时之措,是促进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也表明,江门在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已经先行了一步,很值得浙江学习。
朱善安处长表示,浙江大学非常高兴与江门市委市政府合作开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对此次培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很重视,专门派出调研组赴江门市,对江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专项调研。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选派浙大优秀师资,力邀国内著名产业经济学专家联袂执教。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07—08连续两年获得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先进集体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的最高奖项,我相信他们一定全力做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的教学教务管理。江门市领导干部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相关课程的学习,一定会抓住历史机遇,提高管理水平,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准、理念去谋划和推动经济工作,为江门在新一轮的产业体系建设中走在前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邹家军常委讲话,他感谢浙江大学为此次培训所做的精心筹备,在当前经济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下如此大决心组织各部门一把手参加培训,表明对干部培养的重视和对此次专题研讨班的期待。产业体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重视并潜力推动的一项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各部门从理论层面加深对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解,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现代产业体系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邹家军常委还提出此次专题研讨班要重视的五个关键字和三点要求。五个关键字是:产业、体系、现代、区域、构建,要构建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现代化、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通过此次学习,学以致用,最终落实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工作上来。三点要求是:1、进了浙大门,就是浙大人,要按照校方的有关规定来要求自己,处理好工学矛盾,将工作分工好、安排好,集中精力学习;2、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结合部门职责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服务;3、学习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汇编成册,作为学习成果的汇报。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蒋岳祥教授说:江门市一次性抽调这么多高层次领导干部,用十天时间来浙大学习产业体系建设这是经院培训的第一次,也表明了江门市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决心。江书记又详细介绍了此次专题研讨班的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宏观经济发展大势等理论框架体系、应用性课程和政府间的交流考察活动。希望各位学员通过此次研讨班的学习能有所收获、有所受益。
江门市教育局李霭康局长作为班长,代表学员发言:他感谢浙江大学和江门市委市政府为此次培训所作的精心准备,同时也感谢江门市组织部对班委的信任,委以班级运行管理的重任,班委将会尽其所能做好服务工作。希望学员们珍惜此次难得的宝贵的学习机会,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为江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最后,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邹家军常委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蒋岳祥教授,互赠礼品。预祝“浙江大学——江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班”取得圆满成功!
浙大CCE中心 蔡冬珍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