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7日,由杭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的“356工程”的33期、34期、35期研修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了结业典礼。培训班不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广大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杭州市“356工程”第35期光伏企业创新管理研修高级研修班学员代表胡干平,在结业典礼上,用“四个感谢”总结了浙大求学经历,语言幽默风趣却又平实真诚,道出了参加培训学习的全体学员的心声。以下与大家分享他的结业感言: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当浮华散尽,一切尘埃落定时,唯一能够感动我们的不过是人世间的那一抹温情。所以今天我想说真心话就是一句“谢谢”,就这么简单,具体说来是:“四个感谢”。
中国有两个成语:一个叫“天大地大”和另一个叫“谢天谢地”。我们谁都无法大过“天和地”,所以既要谢天又要谢地,谢天其实就是谢天上的太阳,所以一个感谢是:“感谢太阳”。对于光伏班的同学来说“感谢太阳”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光伏班的50名同学能有机缘巧合在浙大学习,全凭我们头顶上这一片温暖的阳光。大家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太阳他老人家的缘故,就不可能我们这个光伏班,各位所以我们在座之间的缘分不是一般的缘分,因为我们的缘分都已经大上天了,那是真是天大的缘分,人世间难道还有比这个还要大的缘分吗?恐怕是没有了,所以第一个感谢要送给老天。
谢天之后必须谢地,所以第二个感谢是:“感谢浙大”。因为浙江大学和杭州市政府都在浙江大地上,杭州市政府的开明我们记在心里。感谢浙大是因为浙大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从1897年的求是书院,到今天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浙大以“求是创新”的精神迎接我们这些在企业里上打拼的人。我们来浙大不一定学到了多少“术”,但我们肯定悟到了一些“道”。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地人合一”,谢天谢地之后就应该谢人了,最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和专家了,所以第三个感谢是:“感谢老师”。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叫:“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到了浙大,我们真正体会到“人生学无穷”的含义。老师和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启发和感受。比如从带课老师贺燕老师和任桂苓老师身上的我感受到了柔美和知性;从班主任赵晓瑛老师身上我明白了:所谓的智慧不一定是大智大勇,智慧之花不一定盛开在高大处、深刻处,其实拥有一颗平常心,真心待人,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在张建国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浙大老师的平实,尤其是他的笑容,我甚至可以用“可爱”来形容;在凌云教授身上我懂得了知识和智慧的区别;黄华新教授让我们明白人文不是文人的专利,搞企业更建设企业文化;王维安教授的学术思想让我们开悟,我们懂得了搞企业要“思、悟、行”三者同修,思则达、悟则明、行则至。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与时俱进”。总之,殊途同归,所有老师和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对我们搞企业都会有启迪作用,在此我们都一并谢在心里。
我们常说要善待自己,所以第四个感谢是:“感谢自己”,有人会说是太矫情了,记得苏格拉底还说过一句话:“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所以我们自己也要表扬一下自己。感谢自己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光伏班的同学都是提倡绿色环保的人,不管内容是不是真的,至少形式上是这样的。第二是因为我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来浙大学习,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企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家庭。企业和家庭都好了,就意味着对社会也是一大贡献,所以我们要“感谢自己”。
我要说的四个感谢是:“感谢太阳、感谢浙大、感谢老师、感谢自己”。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浙大的学习心得,我硬生生想到了一句歌词:那就是“天上有个太阳,地上有个浙大,心中有个老师,我知道哪个是浮云,哪个值得我们珍藏”。
最后我把自己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要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都能健康有智慧地生活着。
杭州市“356工程”第35期光伏企业创新管理研修高级研修班 胡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