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对中华国学的推崇与运用早已扬名。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王永庆对传统国学智慧的佐证。究竟千年的国学智慧能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哪些永恒的启示?而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易经》,对于企业家而言,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2014年9月13日,国学大师冯沪祥教授来到浙江大学,为浙大CCE中心的企业家研修班学员,讲授《从易经看成功管理》。此次专题讲座不仅吸引了150余名各地企业家来到浙江大学课堂听课,并首次进行全程网络同步直播,更是吸引了1500余名粉丝在线观看,对此次课程热议不断,好评如潮。
冯沪祥教授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在国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人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曾任蒋经国总统秘书,与马英九是留美同学,也曾与李敖搭档参选正副总统。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冯沪祥教授在浙江大学CCE中心设立了“冯沪祥教授国学工作室”,这是国内第一个成立的致力于国学发展的工作室。课程开始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主任叶宏伟,与冯沪祥教授一起举行了授牌仪式,并特聘冯沪祥教授担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特聘研究员。
在冯沪祥教授的授课中,弘扬着中华文化的优越与自豪,体现着民族大义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鼓舞着大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努力!现场的学员也深受感染,不断爆发出的阵阵热烈掌声,正是他们心中激荡的爱国热情。
冯沪祥教授将《易经》进行深入解读,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结合现代,让高深的学问,成为企业成功的根本。
他指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使命意识,均是源于《易经》,这些也正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现将他的部分精彩授课内容进行分享:
易经的现代启示:
(一)憂患意識
孔子:「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解读: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忧患意识。我认为管理企业和管理国家一样,忧患意识是动力。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个人都要有一种自我的警觉、自我的要求,这就是忧患意识。这是源自内心的。现在很多管理讲各种战术,各种方法技巧,这都是外在的,外在的东西学得再多,而内在没有觉醒、没有自立自强是没有用的。有了忧患意识才会真正有动力。
(二)堅忍自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文言)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解读:“自强不息”以及“厚德载物”,是乾与坤两种精神。这个自强就是说自己要强大,不是靠别人强大。“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坚忍的、很厚重的胸襟,要能够忍辱负重,不能忍辱就不能负重。生气不如争气,悲愤不如发奋。中华民族精神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而五千年来从未亡过,成为全世界唯一特色。企业家也要有这种精神素养。
(三)謙卑為懷
「謙」卦:「山在地下」
「謙受益,滿招損」
「上善若水」「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解读:企业家一定要谦卑为怀,一定要谦虚。越居于高位的人,越要放低姿态。企业家要把客户当成上帝,至少是“衣食父母”。意思就是要多了解客户的心声,以客户的心为心。就像松下幸之助所言:没有挑剔的顾客,哪有更好的产品?此外,谦虚才能去倾听员工的声音,和员工打成一片。
(四)溝通為要
「否」極「泰」來,天地相交,萬物相通。
解读:「否」卦,上下易位沟通,即变成「泰」卦,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成功的“倾听者”,也是成功的“沟通者”。松下幸之助说:多倾听部属,才能激发创意。董事长的经验当然比一般员工多,可是在员工前还是要谦卑地请教员工意见。他可能看得没你那么广,可他所看到的部分,可能是你所看不到的死角或盲点。
(五)以人為本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乾˙文言)
解读:得民心者得天下,今日民既顾客,将心比心,用同理心了解顾客心理。以人为本的另一层含义是企业成功最重要之道,就是要人才,要懂事会做事的人。
(六)與時俱進
「終日乾乾,與时偕行」(乾‧文言)
解读:松下幸之助曾特别强调“领导人不能受制于旧观念”和“领导人必须有日新月异的构想”。这些观点来源于孔子所称赞的一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企业家需要真正去不间断地创新,这也正是《易经》中倡导的“穷则变,变则通”的创新精神。
来源:浙江大学CCE中心
作者:蔡冬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