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一、教学主题:历史文化(含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流程:参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并听取介绍。

三、教学点介绍:

      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曾有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十余处红色革命遗迹,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由此,四明山成为了“抗战名山”,梁弄被称之为“浙东小延安”。2005年,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浙江省百万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又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8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为全国AAA级旅游景区。

      现向游客开放的景点主要由浙东区行政公署旧址、浙东军政干校旧址、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浙东报》报社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谭启龙旧居和正蒙学堂旧址等组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1943年4月,随着姚南重镇梁弄镇的收复,中共浙东区委即迁址位于青山碧水之间梁弄镇横坎头村。建国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东区委旧址建立了“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992年正式定名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公安部原部长、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竖立在纪念馆进门处的石碑,镌刻有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题词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的碑刻。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旧址在横坎头村上新屋,浙东区党委旧址南边,原系梁弄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该院始建于1888年(清光绪13年),占地2640平方米。2005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完成了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次年5月1日对外开放,是全国革命遗址中保护最好最完整的建筑物之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纪念馆,陈列分两大部分。一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陈列;二是浙东行政公署内设各机构办公室原貌布置。抗日战争后期,浙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与壮大。遵照共产主义导师列宁关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和毛泽东“抢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945年1月在梁弄正蒙街学堂召开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谭启龙代表浙东区党委提出的《施政纲领》,会后正式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干校于1944年10月建立,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属同一种模式,如同现在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一样,与浙东行政公署在同一个三合大院,大院内的天井是军政干校的露天课堂,室内课堂面积180平方米。军政干校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战争环境中,同样具有十分规范的招生简章,她是培养军队人才的摇篮,开设有政治、军事、文化课等,卫浙东部队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党政军干部。干校内有部队办公室、总务处、食堂灶间和教室。尤为珍贵的是旧址内现还保存着当年新四军战士绘制的数幅壁画,真实表达了当年战士们抗战到底、解放浙东的必胜信心。

《新浙东报》报社旧址

      1943年《新浙东报》创办,改版了于1942年创办的《时事简讯》,成为浙东区委机关报,区党委成立了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张瑞昌、江岚为成员的五人党报委员会。第一版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报道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闻,并经常发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的指令;第二、第三版为国际国内新闻;第四版为科学文化版。后增出“新时期”专页,并设不定期的“生产”、“浙东妇女”专刊。《新浙东报》印刷厂的机器和铅字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1943年7月7日,出版了第一张报纸。

浙东银行旧址

      浙东银行旧址距中共浙东区委旧址仅十米。浙东银行发行抗币,作为浙东行政区的本位货币,以圆为单位,分壹圆币、伍圆币、拾圆币三种(《抗币条例》中还有伍拾圆币,实际未发行),用上海道林纸印刷,总发行量为二百万元。它的成立和抗币的发行,加强了浙东根据地在对敌经济斗争中的战斗力,首先,打击了伪币流通,开辟了新的金融战线,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金融力量;其次,稳定了金融市场,平抑了物价,受到群众的欢迎,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第三,维持和保证了不对和行政人员的经费需求。同时对稳定经济、促进生产等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浙东银行完成了历史使命,并对抗币进行了回收兑换。在浙东银行的大门口,至今仍保留着当年行署工作人员画在墙上的一颗红五星,足有2平方米大小。1945年9月底,新四军浙东纵队和浙东行署等奉命北撤后,国民党数万兵力对四明山实行“清剿”,根据地人民将这颗红星作为新四军的象征用泥土覆遮,尽力保护才使这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下来。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梁弄镇小岭街“小源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该旧址是目前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为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军、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余姚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葺,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料陈列。展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纵队活动的珍贵历史照片、复印件、影印件、图表、创作画等140余幅,实物50多件。谭启龙同志专门题写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料陈列室”。展览于同年7月正式向社会开放。叶飞上将为司令部旧址题词:“抗日干城”。

谭启龙同志旧居

      谭启龙旧居是1943年谭启龙来到横坎头村驻地之后的寓所,主要是谭启龙和夫人严永洁生活场所,其中谭启龙和严永洁的第二个儿子就在此出生。旧居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为木构两层小楼,每层三开间,总面积约两百八十平米,其形制在浙东地区也十分常见。旧居建筑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陈列布展以史实为依据,布展形式尽量诗化、活化,使陈列兼具真实性和可看性,于2013年4月26日对外开放。

何克希将军纪念室

      何克希将军纪念室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2015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校长何克希同志光辉的一生。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正蒙学堂旧址)

      正蒙学堂坐落于余姚市梁弄镇正蒙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由乡绅黄守斋先生创办的一所著名学校,校名称正蒙,有“蒙以养下,匡扶正义”之意。黄廷范先生思想进步,赞成革新,鉴于故里梁弄风气尚未化,毅然回家,约里中众人共议创办学校,得大家赞同。众相资助,妇人褚经氏者,即助良田三十亩。还请求拨入龙山学田(状元田)十余亩作为办校基金,并向各祭祀募集捐款。光绪三十二年,暂借黄氏真门祠堂作临时校舍,招生开学。第二年于同知衙门遗址,筹建新校舍三十余间,定校名为“正蒙两等(初高级)学堂”。校舍分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依次为月宫形大门,前进七开间平房,天井,东西厢房,后进五开间平房,后进小厢房各五间,四周围以围墙。旧址建筑用材较小,结构装饰都较简单,属于清末比较典型的一般小学堂。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是浙东历史上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会议,会议通过的法令、政策,使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社会秩序逐渐稳定,是浙东抗日政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动员浙东人民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誓师大会。2014年3月4日,正蒙学堂旧址(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正式对外开放,现已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

      当年政治部内设组织、宣教、 锄奸和敌工等四科,专门负责革命战争年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旧址现系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