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观点 | 构筑长三角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10-16

640.jpg

 

  近日,聚焦“提振信心 统筹发力——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中宏论坛第四十一场在线研讨会圆满召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发言全文转发如下。

 

  长三角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早也是目前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新时期也必将站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列。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主体的行为总是受制于意愿与能力这两个因素,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构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造最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对民营经济来说更是如此。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需求端、供给端、对接端、区域端、行业端来激发,从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与顺畅入手。世界银行有一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涵盖企业从开办、运营、注销的全流程,通过梳理排名靠前的二十个和垫底的二十个样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几点要强调:一是市场环境,维护市场体系的公平性,保证产业政策的“竞争中性”。民营企业的不少困难直接来自非平等竞争,平等竞争是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之本。竞争条件既包括市场准入,也涉及税费负担、融资条件,还包括公共服务、政策执行等。需要带有“竞争中性”性质的普惠性政策,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取向。二是政务环境,把握“放管结合”的平衡性,提升政府服务的效能。“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各类重复审批大幅精简,不必要的审批下决心取消。当然,放权不是放任,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要继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产业很多是想象不到、规划不出来的。在服务方面,“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数据多跑、群众少跑”。改善营商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是否满意,创业是否方便,要以企业体验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从政府“考核导向”转变为企业“评估导向”,这应该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检验标准。三是法治环境,加强基本政策的法治性,维持配套机制的灵活性。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可执行、可量化、可追责”。基本政策稳定就是以法治的形式对政策进行稳定化,让它“稳定、透明、可预期”,用制度化和法治化来稳定和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配套机制的灵活性是针对当前情境所制定的辅助机制,目的在于应对突发状况和较为特殊的难点。四是要素环境,强化要素供给的支撑性,激发要素资源的流动性。完善创新链、整合产业链、激活资金链、培育人才链、优化服务链,推动产业、学术、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方面因素融合提升。针对“五链”和“十要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短板”。长三角地区一直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接下来,可结合世行营商环境指标,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及时监控把握长三角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借鉴相关评估方法,对长三角各地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估,以评估为手段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第二,出台有效支持措施。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政策,通过各方协力,解决在新的条件下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也走在了前列,如浙江最近又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2条政策,着眼“提信心、强预期”“降门槛、扩领域”“真公平、破隐性”“拓市场、促转型”“强服务、优环境”。之所以浙江会率先出台,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对于就业和税收,对于满足市场、活跃市场,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等等。当前的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也是浙江的金名片。三是要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条件、新的要求,从整合集成上实施明确切实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未来对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一是政策措施体现了综合与系统性,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协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市场采购等环节措施明确。二是政策措施体现了实效与操作性。三是政策措施体现了浙江的特色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明确政策措施强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实施,将使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三,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用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就是与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相比,民营经济遇到的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状态也完全不同。同时,国家也提出打造创新型经济,实现双循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新的目标、新的要求,这客观上决定了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迫切性。一是建立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通过提升行业标准,强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顺应市场需求、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培育壮大民企经营的新模式、新业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向中高端价值链转移,逐步淘汰低端产品,避免形成产品低质、低价竞争的局面;以行业龙头骨干民企为切入点,以产业链培育为抓手,培育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加大创新力度,筑牢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石。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民营企业有必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建立技术协同攻关与技术共享平台,成立民营企业创新联合体等。三是坚持数字化赋能,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如发展数字营商平台建设;支持民企向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等方向探索经营新路线和新模式;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打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沟通渠道。四是加速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摆脱技术“卡脖子”问题。现在企业知识产权占到了科技成果中的多数,发展知识产权融资破解“融资难”问题;在长三角地区织好“全球科研人才合作网”“产学研协同网”。五是加大特色民企布局,推动民营企业区域均衡发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解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上市;培养区域特色民营企业,推动特色民企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带动当地产业集聚发展。

 

  总之,通过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与转型升级三方面的努力,发挥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转型优势并形成合力,使民营经济有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能力,构筑新的条件下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文内配图-01.jpg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求是育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